“工作重心沉下去,问题解决在基层”我院副院长张晓泉下沉走访各二级单位并开展反形式主义教育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12-07作者:马奇峰阅读量:11798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上面有官僚主义的要求,下面就会有形式主义的应对。2020年4月,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后勤工作纷繁复杂,关系到全院师生的切身利益。为此,我院副院长张晓泉和他的同事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走访各二级单位,把工作贴近师生,倾听群众的呼声。

“工作重心沉下去,问题解决在基层”。张晓泉和他的同事们下沉走访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各二级单位时,主动关心师生在吃、住、行等方面的切身感受,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讨论征求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举措。针对师生提出的教研室插座数量偏少、校园内夜间照明亮度不足、校园内休憩的室外桌椅缺乏等等问题,张晓泉现场要求相关负责人提出解决方案并设定完成时限,做到件件有落实。为了把校园内40亩具有50年以上的老茶山发挥它应有的独特韵味,他主动邀请浙江农林大学茶产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产品综合开发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祝成教授来学院现场出谋划策。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后勤后勤,就是在(教学科研)后面勤快地干活。通过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精确制导”、“靶向服务”,让大家吃的安心、住的放心、行的畅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师生关注度高的后勤工作变为有温度的育人重要推手,这就是后勤人的初心和使命。

文理学院执行院长李承家对此点赞道:作为文理学院的联系领导,张晓泉近期两次到文理学院调研学院发展情况,帮助学院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张晓泉还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就新文科建设及发展趋势给学院全体教师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后勤基建部部长叶霁对张晓泉的这种接地气做法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后勤工作是全体师生接触最多、最频繁也是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只有主动虚心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切实提高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相信学院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会越做越好,服务品质越来越高,师生满意度也会越来越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本来就是我党依靠群众开展工作,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在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必须以最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守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学院领导带头下沉,是反形式主义工作的生动体现,是学院领导掌握学院实情实况的重要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群众路线的指引下,我院各方面建设工作一定能更精确的找准目标,取得更大的实质性的进步。


1607314067716688.png

张晓泉和师生面对面座谈

1607314067619425.png

张晓泉和师生面对面座谈

1607315432251541.jpg

张晓泉陪同苏祝成教授现场查看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