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牛
责任者:吴煦斌著
出版发行项:九州出版社,2020
ISBN及定价:9787510893445,CNY42.00
学科主题:短篇小说-小说集-中国-当代
索书号:I247.7/6606
馆藏地:临安社科(I,J)(3F)(信息工程学院)
我想她已经开始了解。最后她只是远远站在树下看着我,宽阔的白色衣袍在她身上拍打,花朵给吹得四散了,恁地在空中飘舞。 后来许久她都没有唱歌。或许她已经编了许多关于孤独的故事。(引自《佛鱼》)
它的边缘和鬃毛深黑,然后锈红的颜色从雄浑的肩膊泻落腰间,在腿上转了淡褐的麻黄,再散下浓黑的蹄上。它的前膝在空中屈折,后腿朝上曳开,嗥鸣着昂然向我们跃过来。它的背在石上成了一个美丽的下陷的弧,承接着这许多年的沉默与时间。(引自《牛》)
本书是香港女作家吴煦斌的短篇小说集,短短十一篇,却是作者十多年创作的成果。香港前辈作家刘以鬯论吴煦斌小说谓:张爱玲是绿丛中的红,写小说,有特殊的表现手法。吴煦斌的小说,为数不多,也常能令人感到新鲜。两人之间只有一点相似:与众不同。张爱玲小说无处不是刺绣功夫的纤细精巧,民族色彩浓;吴煦斌的小说民族色彩淡,却充满阳刚之美。向丛林与荒野寻找题材的吴煦斌,是一位有抱负的女作家。
吴煦斌的小说原始而笨拙,不似后现代小说伶俐的面貌,内容多数与大自然相扣,这与她留美攻读生态学硕士学位的文化背景有关。作为生态学领域的学者,“不同以往香港文学所展现出的强烈城市性格”,作者开拓出关注大自然的向度,对文明、自然、生命的冲突与和解有着更为深入的思索。她以孩童的目光带我们进入荒原、丛林、山野,体会古老而庄严的生命的盈亏和死亡杀戮的循环,充满诗意与哲理的文字,不仅描写了现实世界表面,还揭示了现实里边的本质,亦充满大自然的气色。作者细腻的笔触,使得笔下的事物,无论是一块小石子,还是一只小虫,都有了一种”性灵”,而这之中杂糅着一种对生命的思考。死亡、衰老、生命的脆弱是她笔下常见的主题,而这看似重复的主题,实则更出自不同人生境况下同原始力量的一种呼应。
题名:哲学的慰藉
责任者:(英)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著;资中筠译
出版发行项: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
ISBN及定价:9787532785018(精装),CNY58.00
学科主题:哲学-通俗读物
索书号:B235
馆藏地:临安社科(A-G)(2F)(信息工程学院)
不幸的是,奢侈品和昂贵家园的形象到处都是,而关于普通的、个人生活环境的却很少见。朴素的乐趣很少受到鼓励——例如同孩子玩,与朋友聊天,下午晒晒太阳,窗明几净的房间,涂奶酪的新鲜面包。(引自《对缺少钱财的慰籍》)
我们很容易问:“他会希腊文或拉丁文吗?”“他能写诗或散文吗?”而我们应该做的是,看谁懂得最好,而不是谁懂得最多。我们只是为填满记忆而用功,却给理解力和是非观留下一片空白。(引自《对缺陷的慰籍 (四)智力的缺陷》)
本书出版后引起广泛反响,仅在英国便卖出15万册,并被改编成电视纪录片,由英国广播公司四频道播出,从古典希腊到尼采,一共六讲,很受公众欢迎。本书译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资中筠言:“这本小书的文字使我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那种特别英国式的散文风格,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惯以轻描淡写代替浓墨重彩,给读书留有回味的余地,这些都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
作者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在作者看来,哲学最大的功能就是以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痛苦。这痛苦有主观自找的,例如名缰利锁,欲壑难填;有外界强加的,例如天灾人祸,种种不公平的遭遇。但是在哲学家那里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作者并没有表明他对任何一种哲学的倾向性,对其中有一些也以调侃的笔法透露了一点质疑。但是从作者的角度看,这些哲学家的思想虽然相距甚远,甚至相对立,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共同点,那就是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而且用这种智慧来慰藉人生的种种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