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谁?
他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一颗流星,
划过星夜,方有今日璀璨。
他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组织了第一个话剧团体。
他是近现代的音乐启蒙者,
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
他是油画艺术的先行者,
第一个用人体模特教学。
弘一法师是谁?
他是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即李叔同。
前半生是风流才子,
后半生是水云僧人。
李叔同(1880年—1942年),字息霜,别号漱筒,原籍浙江平湖,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
其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写下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后安详圆寂。

“悲欣交集见观经”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6岁从仲兄文熙受启蒙教育。
1887年,李叔同8岁时,正式拜常云庄先生为师,攻读《四书》《毛诗》等,同时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
1894年,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
1897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维新变法,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又极厌旧制度的李叔同,对这场变革感到很兴奋,积极鼓吹新说,并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吾师”的印章,以示对变法的支持。不料,维新运动失败,外界哄传李叔同是康、梁同党,为了避祸,李全家迁居上海,他以富家公子身份,与沪上名流交往。十月加入“城南文社”。
1899年,二十岁的李叔同迁居好友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金兰之谊,号称“天涯五友”。35岁时加入西泠印社,与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时有往来。

“天涯五友”李叔同、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许幻园
1906年,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春柳社”首演《茶花女》,李叔同饰茶花女一角。此为中国话剧实践第一步。

李叔同《茶花女》扮相
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29岁退出春柳社,专心致力于绘画和音乐。
1915年,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音乐教员,是年夏,曾赴日本避暑。9月回国。秋,先后作诗词《早秋》、《悲秋》、《送别》等。

李叔同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合影,中为李叔同
1916年,37岁因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断食之念。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记。入山前,作词曰:“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返校后,开始素食。时,受马一浮之熏陶,于佛教“渐有所悟”。
1918年,39岁春节期间在虎跑寺度过,并拜了悟和尚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出家后,他潜心佛法,受到严谨戒律的熏修,律己甚严。弘一大师晚年除了苦心修行外,还不辞劳苦,四处弘法倡佛、授业讲经。
1942年中秋过后,弘一大师自感病势已重,手书二偈与诸友告别,偈云: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了著名的《送别》。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去学生丰子恺家,每次坐木藤椅时总要摇摇才下座,丰子恺刚开始不好问,但见他多次如此,就开口问他为何这样,李叔同答道,这个木藤椅可能会有小虫,这样摇摇后这些小生命就跑开了,坐下去后不至于杀生。
他爱虫蚁,亦爱众生。
李叔同讲课十分用心,每次上课前,会提前板书,且对所有学生都富有耐心。有时遇到学生上课看杂书,他并不当场点名,而是等下课后,轻声而严肃地让他留下:“你若是想上课,就不要看闲书,如果想看闲书,下次就出去看吧。”说完,微微鞠上一躬,臊得学生不敢再犯。
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俞平伯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作者:随园散人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图书简介:
本书是关于李叔同的传记。他15岁时便能吟出令人惊艳的诗句,后醉心艺术, 是一个集诗词歌赋, 绘画文学戏曲于一身的绝代才子。39岁那年,他剃度出家, 弃了红尘, 遁入空门。作者为我们讲述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的传奇一生。
作者:李叔同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图书简介:
李叔同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本书选取李叔同先生有关佛学著作和艺术论著。
作者:李叔同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图书简介:
本书辑录了李叔同先生对中西绘画、书法篆刻历代经典名作的赏析讲评。同时, 读者也可通过本书, 学到先生亲授的绘画与书法技法, 倾听先生论述文学与音乐的艺术。内容包括: 浅谈书法 ; 浅谈篆刻 ; 浅谈绘画等。
丰子恺对于恩师李叔同一生充满敬重之情。丰子恺说过:“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也许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为生活所困;
也许有的人,一生执念追求精神世界;
但李叔同做了个注解,人间不止于横流的物欲,还有更辽远的诗和更深邃的灵魂。
浮沉三十余年,半世风流半世空,
人生六十三载,世间再无李叔同。
回首一生,能悟道的,
或许是他曾说的这么一句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搜狗百科
知乎
百度百科
公众号: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