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新书推荐:
《无可慰藉》/[英]石黑一雄
--你的那个伤口,一点都不特别,根本没什么特别之处。仅仅在这座城市,我就知道有许多人的伤口比你的要严重得多。可人家却坚韧不拔,每个人都是,都有着比你强不知多少倍的勇气。他们继续生活。他们成了有价值的人。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坚守自己的决定,一个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刻。
——节选自《无可慰藉》
导读:
本书为石黑一雄的第四部作品,秉承作者一贯风格,却又与前三部作品略有不同:卡夫卡式的叙事,大量超现实主义描写,变幻莫测的场景,走马灯式的人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瑞德的梦境之中。
本书表面上讲的是一个小城的人生百态,透过纸页我们却看到作者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如同小说中的瑞德及其他所有人一样,行走在当代社会,我们的心灵全都带着自己的伤口,被困在各自形形色色的大泡泡中,无法与人沟通,也无法从外界获得帮助与慰藉。
透过荒诞不经的故事外表,俨然可以看见作者对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状态的声声拷问:你的心灵被困住了吗?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刘亮程
--何谓聊天?就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万事天做主,什么事都先跟天说,人顺便听到就行了,这就是聊天。
--知道生命终有一个走不出去的寒冬,知道人世间所有的温暖都抵不过那场最后的寒冷,所以坦然地去走,走过所有开花的春天和落叶的秋天。坦然,是我们在世间获得的最为珍贵的温暖。
--每个人的家乡都是个人的厚土。假如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的话,家乡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已经全部地给了我。而我,则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把自己还给家乡。
——节选自《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导读:
从早年那个叫黄沙梁的村庄开始认识和体验世界,感受土地上的睡着和醒来,到如今在菜籽沟建了木垒书院,依旧把驴当知己,看光阴从晨到昏,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一直致力于当个闲人,致力于创造一种和天地万物交流的语言体系。在本书中,刘亮程回望了自己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了他对家乡和故土的情感,分享了他从日常闲事中悟出的智慧和对散文写作的理解与思考,聊到酣畅时,语言开始脱离琐事,呈现朝上之势,好像能飞起来,聊到天上,已然是语言尽头,却仿佛又是另一句话的开始。
《倾城之恋》/张爱玲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讲完了。
——节选自《第一炉香》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节选自《金锁记》
导读:
本书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张爱玲一直是同时代的作家中离我们最近的那一个,五四的作家都写超人,都写革命,而她只写普通的、日常的、琐碎的、小市民的爱情。置于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来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异数。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东西会过去,有些东西却一直在,如男女战争这样的题材。所以,一百年过去,我们常常还会再见到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