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怎么“修”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4-10-30浏览次数:32


教学计划亦称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课程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社会需求的变动性,国内高校教学计划基本是按照“四年一大修,每年一小修”的习惯,而国外大学对教学计划没有硬性的修订要求。可见,教学计划调整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同时表明,国内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重视。

我在管理岗位时,曾三次主持教学计划的修订,最后一次是在2013年,前后用了一年时间,曾把这次教学计划修订看成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当时的做法是要求每个专业对标国内最好的5个专业和国外最好的5个专业,最后连续听了10天汇报,其中化学化工学院竟然找到了国内外20余所一流大学的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正是这次修订,让我对国内外高校的教学计划有了一个整体认知。

几天前,参加了西安欧亚学院“2024版教学计划修订汇报会”,他们称之为“专业大练兵”。本以为是一次“例行性”工作,却让我看到了“例外”。汇报会不仅邀请了校外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还请了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负责人。八位“专业主理人”汇报了此次修订的全过程,他们用近一年的时间,深入调研了各自专业对接的产业和企业,将其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次,系统呈现了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也理清了欧亚学生在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就业层次与岗位。他们发现,同样的专业、行业和企业,不同学校的就业岗位与层次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行业的就业方向也是不同的。正是理清了这些不同,使他们修订教学计划有了抓手。

回想当年自己主持的教学计划修订,以及看到的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修订,主要是基于学校自身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整,很少像欧亚这样,从社会需求的视角做扎实的市场调研。导致国内一些高校的教学计划年年修订,却年年如旧,并随着政策或分管领导的调整,教学计划也“走马灯”似的变换,甚至限入轮回式、翻烧饼式的修订。

教学计划修订需遵循学科发展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学生发展逻辑。在计划体制下,由于计划需求的单一性,高校并不关注社会需求,教学计划修订更多关注学科发展逻辑。此次欧亚学院的做法表明:教学计划修订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前端指的是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中端指的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后端指的是学生体验。这种做法是“先看市场,再修订”,体现了学校对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关注,该尝试至少为应用型高校修订教学计划提供了新思路。

从人才培养的闭环来说,从前端、中端和后端共同发力,有助于解决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因为,前端的市场需求可为中端的教学计划修订提供明确的方向,使中端的教学计划修订走出闭门造车,后端信息的收集,尤其是学生就业后在企业中的成长体验,也会反过来“倒逼”前端的目标设置和中端的教学资源配置。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始为终”,充满着制定者的想象与自我陶醉;欧亚的教学计划是“以终为始”,是立足现实与面向未来的尝试。

未来,所有高校教学计划的修订,需要摆脱以往的“套路”,跳出“为修订而修订”的做法。尽管欧亚学院的做法只是一次尝试,却让我们看到了应用型高校修订教学计划的一线“曙光”。

作者:邬大光

转自《高等理科教育》2024年第5期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