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知行联动”数字艺术教育实践共同体、学科竞赛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以及虚实融合数智化教学实践共同体协办的“元曲欣赏与哲学诠释”、“知识图谱与AI工作台赋能课程数智化”、“生成式AI原理及使用方法浅介”教学研讨活动在教发活动室E113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分别由杭州九游娱乐官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姜海波、孙志海和李舒琴老师主讲,线上线下来自各个学院的60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反响热烈。
《元曲欣赏与哲学诠释》
姜海波,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诠释学、英美文学,业余时间从事古典诗词创作。
姜海波老师以 “元曲欣赏和哲学诠释” 为主题,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文学与哲学相互交融的思想之旅。姜老师首先阐述了科学、哲学和文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指出科学是基于语言逻辑的构建,如编程、数学等学科都需遵循特定的逻辑。而哲学是对终极意义的追问,它不受单一逻辑限制,常常冲击语言逻辑边界,试图表达不可言说之物。文学同样不受语言逻辑束缚,就如同科幻文学构建不同世界体系,它是对可能世界的表达,为理解现实世界提供新的方向。姜老师试图以哲学诠释把握元曲经典中的思想意义与价值启示,他强调文学的解读从来都不是标准的,观者对作品的理解应该始终是开放的,通过对话与交流会展现出作品更多不同的意义。
姜海波老师
《生成式AI原理及使用方法浅介》
李舒琴,女,硕士,杭州九游娱乐官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专任教师。2019年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获得软件工程工学学士学位,2022年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获得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学习相关研究工作,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科研业务项目多项,专利授权1项。
李舒琴老师从技术的角度对生成式AI原理和使用方法展开介绍,她详细介绍了AI模型的工作原理,包括预训练和微调阶段,并提到了Transformer模型和注意力机制的关键作用。同时,李老师还介绍了AI辅助工具在编程、UI设计、视频制作、音乐生成等具体领域的应用,她表示这些工具串联起来可以形成新的工作流,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李老师还展望了 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AI的潜力,这次分享会不仅提供了对生成式AI深入的理解,也为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舒琴老师
《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建设经验分享》
孙志海,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浙江省“三育人”教书育人标兵,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获评杭州九游娱乐官网大学首届“教学之星”荣誉、杭州九游娱乐官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首届“信工之星”荣誉。所讲授《离散数学》课程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获评浙江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评浙江省本科院校“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第十届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浙江省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等荣誉。
孙志海老师向在场及线上的老师们分享了他在离散数学课程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孙老师详细介绍了他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个集知识图谱、AI助教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他特别强调知识图谱在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包括问题图谱、课程思政图谱、目标图谱的建设都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看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最后,孙老师鼓励大家尝试使用学校的AI工作台,该平台包括AI出题、公式识别、大模型智能答疑等功能,并支持第三方接口的接入,以增强AI助教的问答能力。
孙志海老师
现场照片
本次教学研讨会给优秀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次相互学习和跨学科交流的机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也将继续为提升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打造一流课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