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共护诗画下姜村,同筑百年乡村梦”暑期干部专题培训班,来到杭州市淳安县。
首站参观下姜村乡村振兴馆。下姜村地处我省西部山区,村四面高山,林地多,耕地少,曾经是淳安县名副其实的“面黄肌瘦”小山村。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集体收入1万多元,经济状况、卫生条件、文明程度落后,村子里大多是土房子、泥土路。2002年以来,下姜村成为浙江省委书记的基层联络点,从此有了正确的领导和致富之策,为下姜村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乡村振兴馆,新下姜村的村史村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山美、路通、河清”。“下姜之变”源于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姜村用将近20年的时间,坚持科学发展,自强不息、砥砺前行,通过全体村民的艰苦奋斗,积极改造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乡村旅游,最终实现了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终极蜕变,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赴杭州淳安县下姜村调研时,向基层党员干部提出的四点要求:一要做发展带头人,二要做新风示范人,三要做和谐引领人,四要做群众贴心人,对于今天的我们,教育战线的党员同志,具有同样重要的指引意义。当年习总书记的亲民爱民情怀、扶贫助农之策和帮助群众致富的用心,依然是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我们还参观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为新时代新征程积蓄能量;游历了重建的文渊狮城、淳安博物馆和海瑞纪念馆,感受淳安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精神,以及青天海瑞为官清正廉明的浩然正气。行程三日,我深深感受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蜕变之路”以及即将到来的“共同富裕”之路,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