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千岛湖培训,参观了下姜村。下姜村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案例,下姜村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下姜村是浙江省六任省委书记的的基层联系点,下姜村寄托着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先后获得“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美丽乡村”称号,“下姜逐梦”荣膺千岛湖旅游新十景,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2016年下姜挂牌为浙江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示范基地, 2017年挂牌成为杭州市“红绿蓝”三色现场教学基地。2016年5月组建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实行“五统一”管理。
全村现有耕地645亩,山林10259亩,其中以天然林为主的国家级生态公益林71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97%。全村现有人口231户768人,劳动力558人。村民以姜、余、杨、伊、吴姓为主。全村经济总收入4007.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25元,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茶叶、蚕桑、中药材,农民人均纯收入位于枫树岭镇前列。
2001年之前,这里属于偏远山区的偏远山村,人穷、环境差、交通不便,山林乱砍滥伐严重,有100多个露天厕所,猪粪遍地,污水横流,苍蝇乱飞,村子周边流传着顺口溜:“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据统计,直到1998年,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仍不足2000元。
这里也被誉为“梦开始的地方”——2003年至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多次来到下姜村实地考察,和乡亲们一起,探索科学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之后,依然心系下姜村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四次致信,表达深切关怀。下姜村的乡亲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指示要求,从科技兴农、产业兴农、艰苦奋斗、做优环境、盘活资源、完善机制入手,坚定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穷山村向“绿富美”的飞跃。
下姜村的翻身记,从根本上唤醒了村民保护生态的意识,彻底改变了以往通过“伐薪烧炭”向生态要生活的传统生产方式,让农民吃上了“生态饭”,打心底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环境,日子会过得更好”的深刻道理。
2017年11月9日,下姜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姜村干部群众寄来亲笔签名的十九大首日封。为感恩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姜村村民把每年的11月9日作为“下姜感恩日”。